> 攻略 > 手游攻略 > 详情

罗伯特·奥本海默:人类的原子弹之父海默

2024-04-07 06:05:50 | 来源: 互联网整理

罗伯特·奥本海默,被誉为人类的”原子弹之父“,曼哈顿计划的领导者,百科是这么介绍的,原子弹确实是在他的领导下成功爆炸的。诺兰的同名电影拍的很好,基莲、叙事、拍摄、光影、剪辑、甚至是爆炸……各方面都很好,挑不出毛病,可以当作一部关于”奥本海默“的纪录片来看,紧紧围绕原子弹这个节点呈现奥本海默这个人,结合我的了解及本片来聊聊有意思的地方:

首先是,足够颠覆大多数人对奥本海默的认知,一般人总觉得搞人类第一颗原子弹的、原子能技术的第一次现实应用,这么超高科技含量的玩意儿,搞出它的人应该是完美的。这种完美的要求,往往体现在两方面:一方面是技术上的,能搞原子弹这人应该是啥都会;另一方面则是,这样的“人”应该是完美的,就像传统儒家文化所要求和倡导的”君子“似的,当然实际上君子完全可能是岳不群。

而实际上,在技术上,如果和爱因斯坦相比,奥本海默在物理及核物理领域那就不算历害了,如果将他们进行排位的话,奥本海默也并不靠前。当然,问他牛不牛的话,与大众相比,当然牛,神仙打架的话那就不一定。

但我认为,在原子弹或者说曼哈顿计划这事上,他的牛并不体现在它本人技术有多牛逼,而是体现在他作为曼哈顿计划的首席科学家,他像一个公司的项目经理那样,对上要对整个计划的主持人、军方、政府负责,对下则是要说服那么多的科学家去做这么一件事,做好了项目经理该做的一切——定目标、强规划、要资源、拿结果、做复盘,这15个字就是项目管理的精髓,下次你老板问你,你就照我的话回答。

从史料中也能找到,比如,整个计划20亿美元,总工作人数达到10万,以及近4000名科学家,当然这还包括直接参与的费米、费曼、冯·诺依曼等超级大拿,以及爱因斯坦等相当于顾问的外援……

我曾经说过,马云在撒贝宁面前说“钱太多了是很痛苦的”是对的,没钱人的确体会不到有钱人的快乐,但也体会不了有钱人的痛苦,快乐与痛苦是同体两面的,如果你能理解“痛并快乐着”。王多鱼有10个亿,也不知道怎么花,他之所以能够投一些绿股也能变红股,那是钱能够流动起来就能成为资源即资本,拼命的加资源能不红么,能不引起市场情绪跟投么。如果你不花,那就是一种记帐符号,它就没有任何价值,也不产生任何价值,不能带来资本作用。

市面上,你觉得大品牌、经销商、代理商最痛苦是什么时候?是年底的时候。假如你负责一家公司的品牌部,你要在年底规划下一年的事儿怎么做,做事要钱的,你是在干什么,规划下个年度公司怎么花钱;你是经销商,总部每年都会给出营销预算支持,但你要报总部你准备做什么,实质也是在规划你打算怎么花钱;你是代理商,你也要告诉甲方你准备怎么花钱。你说,老板,下一年品牌部不打算花钱了,老板会信你么,钱作为资源才可以交换资源,你不打算花钱,不等于下一年你啥也不想干了么?或者你说,老板,下一年要省下多少钱,省钱原是个好事儿,但是这玩意儿和汽车保险一样,只不过是反过来的,你越出事故越是报保险,下一年保费越高。老板心里一想,哟呵,省钱,好的。下一年如果花少钱做好了,那下下年继续保持,你仍然得紧紧巴的花钱;如果花少钱没做好,或绩效跟着也打折了,你就得背锅。对经销商、代理商那就更是如此了。他虽然不是整个计划的主持人,但20亿怎么花是有他的一部分,花钱尤其困难。

我曾看过流浪地球的郭帆导演的采访,他说了一句话我很有印象,剧组那么多人的吃饭就是个非常大的问题。曼哈顿计划,总工作人数达到10万,就等于有10万嘴巴要吃饭,单单吃饭问题就得好好琢磨一下,虽然这些人未必全在基地工作,虽然这事儿并不需要奥本海默需要操心,就像慈禧并不需要管理每一个小太监,后勤会由军方动漫负责,但科学家们吃得行不行却是会影响到工作的,你心里得对后勤保障心里有点数,你得对科学家负责吧。在中国的原子顿项目中,领导国防科工及两弹一星任务的是聂荣臻,在不少纪录片中可以看到,三年困难时候,聂荣臻甚至还得想方设法为科学家准备炉子,不能冻着科学家,否则还怎么工作。同时,原子弹是个系统工程,系统需要的是耦合,管人当然不是只管人吃饭问题……但吃饭也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。

那4000名科学家中,不少明星科学家,他们在专业领域都是大拿,同是科学家,你怎么领导他们,单拎出来个个都不你比差,你怎么整?俗话说,同行是冤家,不只是文人相轻,写代码的也一样,何况你要领导一个比你弱的人,是非常容易的,但你要领导一个和你差不多、甚至比你强的人,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。比如,我曾和一个HR聊天,他吐槽说他总是招不到合适的人,我和他说你想过没有,也许你并不是招不到人,而是用人部门的领导并不需要呢?你应该改变招聘策略,对需要管人或既管事儿又管人的管理岗,不要走市场招聘,走猎头,走推荐,虽然这也未必靠谱,但原因很简单,比用人部门领导还要优秀的人,出于自保用人部门的领导大概率是通不过的,职场竞争比打工人与老板的关系紧张多了。

这只是其中的一点,我再举例说一点,去年10月很火的“郑州刘红英”事件,就是那个忙着抗疫的错过女儿成人礼的社区书记,我说“这是一门生动又免费的职场课”。一般而言,一家公司起码有两种人或两类人,干实事的、干前台的,无论是从资源配置上,还是说对人的分类,就这么回事。刘红英就属于那种干实事的,他的确是个好干部,但干实事的人,一般很难受得了委屈。所以刘红英在喊喇叭的时候,并不像干前台的那样会看人脸色,不懂客人不懂网民,已至于造成更大的舆论事故。

在电视剧《天下长河》中,有河伯之称的陈潢跟着靳辅治河,两人在黄河边上,靳辅就问过陈潢“你真的不想求得功名吗?”,陈潢的回答是“你觉得我这样的当了官能有多好,就像皇上说的奥本海默定为R级,不知道一天要犯多少忌讳”,靳辅和陈潢,其实都是干实事的,只不过靳辅更理解一点官场,两人结局都不算好,虽然民间百姓感念其为他们立了庙享受烟火,但总归是落寞收场。那觉得他们为什么还能治河?或者说以这两人的性格,为什么前期还能在公司生存。当然公司需要干实事的,都是干前台的话,离倒闭也就不远了。康熙作为满清中国的老板,实际上他才是他们的后台,否则就他们这朝中没人早就会领盒饭了,后期,这两人的目标与康熙的战略转向不合的,才如此收场,这与奥本海默的后期多少有点像。你管理着整个团队,干实事的不能委屈了,又不能由着干前台的,即使某个项目团队未必会有干前台的这样配置,但从人的分类上,仍然逃不开只有这两类人。

奥本海默这类更像是靳辅这样的角色,要管着治河的团队,要做陈潢们的后台,要对BOSS负责,要与公司其它部门、人员打交道,要向公司要钱,要为公司花钱,要向公司交付成果……即使你一人之上万人之下的CEO也是如此,人只不过所处的系统层级不同而已,小系统服从于大系统,曾有一个CEO的朋友在聊天时就说过,董事长人前很支持他的工作,实际上在有问题的时候,私下也会给他骂得狗血淋头……

另一方面,奥本海默这个人从“人”上来讲是不完美的,尤其是在儒家传统文化下、强调道德教化的价值观下。比如,为什么这片是R级,就是有他和女学生情妇相处的镜头,人算是有点风流成性;他曾经在学校给自己导师吃的苹果投毒;在别人演讲时上去打断;在老师上课时上去抢粉笔;对关心他的朋友拳脚相加;……这怎么都是一个不完美的人,那大概会被写成为“纣王”这样的人,成为风评不好进甚至被大黑特黑而大加批判的人……我们的那些历史上的名人,允许这人有个人特质,但不允许有道德瑕疵或过激行为的人出现,更不可能因此成为有成就的“名人”。

也正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的浸染,很多人的惯性会认为,人和人是有区别的,因此在工作与生活需要与人打交道时,往往因为对方的地位、身份、权力、包装等产生“分别心”,常见的表现就是畏上而不惧下,但其实人和人与没有什么区别的,人的身份地位权力等虽然不同,但对方的品质、认知、智慧未必会怎样的。又或者如错误理解“君子”的含义,简单的理解君子为道德品质,进而错误的认为身份地位权力与道德品质是绑定的,也因此,儒家文化中常常出现伪君子,金庸著作中的岳不群就是这类集大成的代表。在讲《封神》时,我说过“无道”、“君子”、以“贤与不贤”到底是怎么样定义的。

实际上,很多名人都是有瑕疵的,比如梵高,用今天的话说那就和香港那些三妻四妾的富豪一样,就是个典型的渣男,只不过名人叫风流,普通人只能叫下流;或者如纣王,就是个人风评不好,进而被钉在耻辱柱上。哪怕是孔子,也在当了鲁国国相后,也因同行是冤家而杀了少正卯。商鞅、司马光用今天的话说那完全就不是啥好鸟……当然,有没有绝对完美的人,当然有,但这里只是想告诉你对人不要有分别心,具体的人从来都不全是可爱。

另外,影片也重点刻画晚期的奥本海默,二战以后,美国及资本主义阵营掀起了反共高潮,很多人都被调查过是不是通共的,国人熟悉的钱学森在那时也被软禁了。奥本海默身边的很多人,都和美共有一定的关系,因此他也被调查是不是向苏联泄密了原子弹研发,搞超级炸弹(氢弹)的那位也说他想阻止氢弹计划。按照该片的叙事,导演给的结论很简单,认为这是污蔑,说奥本海默的种种行为,无非是他是美国人,又是个地球人。所以他会像面前有张大饼一样,吃还是不吃呢,在心里纠结,当纠结的难受时候,就跑去约会情妇,被FBI天天看直播。

他到底会不会在吃与不吃之间摇摆呢,我认为是不会的,一个因为听了一次铀裂变就迷上原子弹的人,痴迷到连夜就跑去计算原子弹爆炸临界值的人,一个主动告诉美国军方应该搞个组织统一搞原子弹研究的人,一个敢于出任曼哈顿计划总设计的人,甚至于说,一个因为老师说自己几句就敢于向老师下毒的人,这么的“人”集合在一个人身上,他会在“吃与不吃”之间左右摇摆吗?一瞬间的想法,这玩意儿在人类中爆炸中会死很多人,我想是会有的,但要是左右摆来摆去,原子弹这事儿在落后德国3年的情况下根本就不大可能研发成功,万一纳粹德国先搞出来就凉凉了。

至于说原子弹造出来之后,他的那种迷茫感很正常的,你可以说他的毕生目标完成了,人也进入贤者时间了,点枝烟,开始要思考宇宙人生了;或者说,他真的见识过这玩意儿在人类城市中爆炸所造成的后果,才开始想,这太可怕了,要禁止核武器了?但是,一个毕生都想原子弹爆炸看人造太阳的人?你觉得他不会想把这玩意儿扔到法西斯头上试一试?试验场里搞,最多也就是个超级鞭炮而已,现实中爆了才可能让他扬名立万。在现实里,奥本海默全程参与讨论选往日本哪个城市扔更好,还现场指导应该如何投掷,他做这个玩意儿的目标,就是得用起来。难道他一个领导原子弹计划的人,一开始不知道这玩意儿一炸会死很多人?包括在片中有个细节,科学家经过计算说这玩意儿爆炸会引发链式反应,会一直反应下去,引燃大气层,爱因斯坦说这种概率很小,近乎为零,奥本海默他在这事儿上有过犹豫么?……说直白点儿,大气层燃烧了咋的,还会在乎这玩意儿丢到法西斯日本?

一将功成万骨枯,如果不能理解和接受这个,他也压根儿不适合去领导原子弹,那就只适合一辈子在学校里教书。他之所以晚期是那样,是这件堪比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事儿,最后跟他没关系了,他栽在不“君子”上:一软弱就喜欢往女人身上靠,与情妇约会向FBI直播,他有没有向她泄密都不重要,政治指控的特点和地铁上被指控性骚扰、猥亵差不多,只要有指控就足够结束一个人的政治生命;不能成人之美,别人想搞氢弹跳出来反对,卖鞋子发家的议员想与他勾结,他在听证会上出言讥讽……这些都成了别人摘干净他的理由。甚至将历史与影片挂钩,在影片中来表现造出原子弹后他的忐忑和担忧,尤其是那个着白衫低头说话的憔悴样进行复刻,但那其实是60年代的事儿了,原子弹爆炸都过去非常之久了,他也被从原子能机构摘出来非常之久了,他的政治生命从此结束了,原子能研究过去与他无关,未来也将和他无关,对人生高光就是原子弹爆炸的他来说,这才是最诛心的。

奥本海默究竟有没有主动向苏联泄密,事实都不重要,或许他的初衷除了干成自己的人生高光,是早日结束战争,是比纳粹德国先搞出来,防止纳粹德国先给扔了还没法还手。为啥搞原子弹,我见过能回答这个原因的最好的回答是,陈赓问千辛万苦回国的钱学森,搞导弹到底能不能搞,钱学森说“美国人能搞,中国人也能搞”。原子弹这个东西别人有,我们也得有,我们没有,别人天天威胁往你头上扔,你有了别人才不敢扔。为什么?既然是个大杀器,你扔我,我扔你,扔来扔去,地球爆炸了,人类都没有了,扔原子弹有啥意义呢。

或者说,不管他是怎么想的,都不重要,链式反应没有在大气层产生,但是从有人类起就产生了,尽管人类搞出了所谓核武削减计划,但至今人类仍然有核弹头一万三千多枚,光美国就快占一半数量了,全球核武器要是扔出去,平均每个国家都能分到60多枚,还不包括每年新增的可随时转战备的,说白了,人类总归会在链式反应中把自己玩没的,不止是原子弹而已,再来一波新冠、西班牙打流感啥的……与其操心原子弹丢到人类灭亡地球爆炸,还不如担心日本人这种往海里倒核污水的行为,到不会直接要人命,但就好比你在游泳,别人在水里洗农药瓶子……

热门手游排行榜

热门专题